之前网上曾经对于"要不要做调研"这件事情有过讨论,这其中提到福特曾经这样解读自己的发明:"如果我问我的客户,他们要什么,他们的回答一定是:一匹更快的马。"曾经有朋友以此为例来质疑调研的必要性,甚至将其跟乔布斯扯在一起。
事实上,笔者认为这个故事恰恰证明了对于用户行为、用户建议做分析的必要性。其实故事中的"客户"已经明确的表达出了他们的需求,只不过并不是"马",而是"更快"。汽车的出现及其发展,恰恰是解决了"更快"这个需求,同时也造就了福特的成功。
在设计互联网产品时,有时候我们只要细心观察用户的行为,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。如果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设计,往往可以在一些体验细节上获得提升。下面举几个相关的例子来说明:
1、Chrome的标签
我们在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时候,经常会有这样的应用场景:在一个文章列表页面,我们点击这个页面中的多处链接,每一个链接都增开了一个新标签用来显示文章内容。我们依次阅读这些标签中的内容,阅读完毕后,就会有将这些标签依次关闭的需求。在这样的场景下,如何能够让用户快速有效的关闭多个标签?Chrome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细节,如图:
当标签数量很少的时候(图中1),Chrome将每一个标签设置了一个固定的宽度(大约200像素)。而当不断的有新标签打开的时候,Chrome会缩小每一个标签的宽度,使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排列(图中2)。在上述场景中,当我们完成了阅读,点击某标签后面的关闭按钮时,我们发现了这个设计细节:标签被关掉了,但是其后剩余的标签并没有及时的调整尺寸,而是向前移动,填补了被关掉标签的位置。这样,我的鼠标在不需要任何操作的前提下,自然的落在了下一个标签的关闭按钮上(图中4)。也就是说,假如用户需要连续关闭5个标签,那么用户只要在第一个标签后面的关闭按钮处,连续点击鼠标5次,就可以了。操作过程完全不需要思考!
显然,当我们关闭第一个标签的时候,Chrome根据我们的行为,"猜"到了我们可能有连续关闭多个标签的需求。所以他们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细节,极大的提升了这种应用场景下的用户体验。而当用户鼠标移出标签区域的时候,Chrome再次"猜"到,用户的关闭操作应该已经完成了,这时,它才重新计算宽度,并重新排布所有标签(图中5)。
相比之下,IE可就没那么聪明了。请看:
在IE8中,首先,想要关闭标签,必须先激活它(图中2和3)。其次,关闭后,将马上重新计算各标签的宽度(图中4)。相比之下,Chrome的设计,在这样的场景下,更加能够与用户"心有灵犀"。而在其他的场景下,这种设计也不会有问题。
(编辑:小酷)
扫码添加客服微信
扫码关注公众号
酷网(大连)科技有限公司
致力于为客户品牌提供完善解决方案
统一服务电话:0411-62888851